——记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返乡创业人士张云生 “真男人,够意思。”提起他,与其相识、曾共事25年的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安永灿向记者伸出了大拇指。 “这娃儿日子好过了,却一直没忘家乡的穷乡邻。”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5组张明登老人提起他时,饱含热泪。 他,就是返乡创业带头人、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生态农业休闲康养产业园负责人张云生。 励志篇 “穷小子”变身高级工程师 1981年,17岁的张云生初中毕业,却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外出打拼,在建筑工地,个子不高的他,每天需肩挑140多斤的建材往高楼层上送,每到深夜,摸着红肿的肩膀和双腿,心酸的眼泪只得往肚里咽。 1985年,张云生北上西安务工。慢慢地,他干好了别人眼中“小、难、不愿干”的活,赢得了良好口碑,1989他年开始独立包工,手下有80多名工人。 1991年,张云生带领的工程队承建陕西一建的项目建设,因为工程质量好、速度快,陕西省政府的流动红旗连续多年留在他负责的施工项目上。时任项目经理的安永灿认可了他,将他举荐到更高的平台发展。 1996年,张云生到西安冶炼学院进修函授。他坚持白天上16节课,晚上还要赶到工地加班。1998年毕业考试时,全班40多人,他排名第八,拿到了工程管理学历。不久后,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连续四年评为“模范共产党员”,成为恩阳人在西安的一面旗帜。 感恩篇 不忘根本回报乡邻 张云生成功了,但他从未忘记家乡的乡邻。跟随他走出去20多年的何永志说,只要有老乡想出去的,不管交情熟不熟,张云生总要想办法给予解决。没有路费的,他垫资安排;没有生活费,他贴心预支;对家里有子女上学、患病的,他总慷慨解囊。 随着张云生诚信做人的名声远播,如今,靠他这条渠道走出巴中的已有300多人,10多名老乡已有百万身家,上千万资产的已达5人。 张云生帮助家乡人走出去摆脱贫困,回乡后更是倾情关心关怀。张明登老人常年一人在家,张云生路过看到他家的情况后,不仅给他送米送油送钱,还时常问长问短。 万寿村朝阳洞的摩岩造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年久失修,几乎摇摇欲坠。从2008年起,张云生每年掏出资金,带头参与维修房屋、加固堤坎、修路、绿化……省级文物终于得到了保护修缮,赢得了各方赞誉。 创业篇 建成产业园让村民家门口致富 如今走进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S型宽阔的柏油路环绕山间,座座新居映照在薄雾与山水间,恍如仙境。2015年,这里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14年,张云生返乡过年,家乡的凋敝令他感到痛心。为此,他召集了和他一起在西安打拼的8名老乡,大家围坐在一起商讨后,决定春节后再也不走了。随后,总投资3.05亿元的回乡创业蓝图开始实施。 然而,满腔报效家乡热情的他们在新的领域遭遇到了诸多瓶颈。何不借用“老东家”的资源?张云生请来了西安美术学院专家指导。很快,沿湖步行道如何铺、生态文化如何体现、土坯房如何改造等问题迎刃而解。为了试验风貌改造方案,他甚至把自家老青瓦房拆了来试验。 张云生介绍说,按照规划,所有的土坯房“保外改内”,将建成民俗旅馆,力争打造生态康养为品牌的“万寿二日游”。他说,最值得高兴的是,道路、水源和部分产业建好或发展后,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待旅游业发展后,村民将成为最大的红利受益者。 一份质朴,一份实在,一生永远牵挂着那份乡情。张云生和他的同伴正默默无闻地行走在返乡创业的路上。 |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公众预防怎么做?有疾病流...详细
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中市调整巴州区等三个区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详细
有助于提升巴中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推动地理标志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详细
巴中市男性共计1910527人,女性共计1747138人,男女比例为1.3:1.2。其中巴州区男性367391人...详细
2020-02-03
2019-11-13
2019-05-16
2018-10-1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zlf.com Inc.
联系邮箱:cnbzlf@sina.com | ICP备案号:蜀15006995-2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19002000094
声明:本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