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恩阳区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思路,创建“七大体系”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着力打造“全国扶贫攻坚新示范”,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小康。 创建对号入座、阳光民主的识别体系 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帮扶的前提。恩阳区精心制定实施细则,创新设定“四问四看、四不评”的贫困户识别要求[“四问四看”:问收入看产业、问健康看病历、问子女看就业、问家居看住房;“四不评”:举家外出的不评、有车(汽车)有房(商品房)的不评、家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评、子女有赡养能力父母分户的不评],由包片领导带队,驻村干部入户,深入25个乡镇(街道)、437个村(居),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初步公示、村民审议、村委公示、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的程序,对群众认可的119个贫困村、26429户贫困户实行“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区归档”,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入。 创建上下联动、力量顶格的工作体系 构建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关键。恩阳区建立了“1部3片25组119队”的扶贫工作推进体系。“1部”,就是成立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区长任指挥长的全区扶贫攻坚指挥部;“3片”,就是将全区25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大片区”,由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副书记各包干负责一个片区;“25组”,就是在25个乡镇(街道)成立由挂联区级领导任组长、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扶贫工作组;“119队”,就是在119个贫困村成立由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工作推进会,每季度开展一次交叉检查,让干部在学习比较中明差距、干实事、端“硬菜”、出精品。 创建强弱互补、区域抱团的组织体系 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推动扶贫攻坚,必须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恩阳区围绕全区扶贫攻坚大局,创新“1融2带3一体”党建扶贫工作模式,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成扶贫攻坚一线的战斗堡垒。“1融”,就是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采取“强村+弱村”“富村+穷村”模式,组建扶贫型党总支。“2带”,就是一带组织建设促能力提升,二带经济发展促同步小康。“3一体”,就是规划设计一体、基础建设一体、产业发展一体。首批试点在群乐镇、观音井镇、青木镇、上八庙镇组建4个扶贫型党总支,分别由南江村带新河村(贫困村)、石龙寺村(产业滞后村);观音庵村带万寿村(贫困村)、凤仪村(产业滞后村);鹿台村带花包村(贫困村)、青木村(后进村);白鹤村带断石村(贫困村)、三巴村(产业滞后村)、季台村(后进村)。 创建打捆整合、融贷结合的投入体系 投入不足是扶贫攻坚的制约瓶颈。恩阳区采取“政府+金融+市场+社会+群众”的方式,形成扶贫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在财政投入上,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扶贫攻坚行动;每年筹集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风险基金;设立贫困户产业扶持周转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启动周转用、无利息的借款。在金融投入上,做实“巴山新居贷”“特色产业贷”“扶贫小额信贷”,对自愿购买或新建“巴山新居”的提供8万元(含)以下的贷款,信用度高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免担保贷款。对有劳动能力、信用良好、有增收产业、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5万元、期限在3年内“免担保、无抵押”贷款。在市场投入上,对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通过推行特许经营、PPP、农业B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没有回报或回报率低的公益性扶贫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民间投资。在社会投入上,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建立完善援需信息库,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在群众投入上,抓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推进农地、农房、林木等“六个盘活”,最大限度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自主投入能力。 |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公众预防怎么做?有疾病流...详细
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中市调整巴州区等三个区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详细
有助于提升巴中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推动地理标志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详细
巴中市男性共计1910527人,女性共计1747138人,男女比例为1.3:1.2。其中巴州区男性367391人...详细
2020-02-03
2019-11-13
2019-05-16
2018-10-1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zlf.com Inc.
联系邮箱:cnbzlf@sina.com | ICP备案号:蜀15006995-2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19002000094
声明:本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