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一口水缸 请10位工人抬2天才搬回家 2010年10月的一天,吴克俭在回林乡偶遇了一位收破烂的商人,得知吴克俭有收藏老物件的习惯后,这名商人向吴克俭表示,他手里有一面上百年的老铜镜,但铜镜放在家中,并未带在身上。听了商人的话后,吴克俭立马骑上摩托车,载着这名商人连夜赶到了商人家里,并以300元的价格买下。 “他(吴克俭)就是这样,一听到哪儿有好东西,他可以饭都不吃,连夜连晚跑去收。”吴克俭的妻子任明称,刚开始时,她对吴克俭的收藏行为有些埋怨,不理解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为什么要把钱用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但看着吴克俭收回的东西很是精美,有的还能使用,任明就渐渐转变了态度。 “他(吴克俭)没什么不良嗜好,把钱用来置办东西总比输在牌桌子或是用在酒桌子上好。”任明说,除了收藏外,家里的一切用度都很节俭。因为吴克俭的影响,他的家人也开始留心身边见到的老物件,就连正在读6年级的儿子,在外看到一些“稀奇”,都会告诉吴克俭。 吴克俭门口的那口光绪年间的水缸也来得不容易,水缸是吴克俭下乡时,在一农户家里发现的。但因为农户家十分偏远,车辆无法到达门前,吴克俭就请了10位工人,抬了2天,才把水缸装上车拉回家。 建立民俗博物馆 将老祖宗的记忆保留 回林乡文化站右侧的建筑物原本是乡里的粮站,但现在正在进行改造“换装”,“换装”后就是克俭民俗博物馆的主场地。 “我现在收藏的藏品多了,也想建立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把东西保护起来,在县文物局领导的支持下,我就开始建设私人博物馆了。”吴克俭表示,建立博物馆后,收藏的藏品能得到更好保存,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参观这些作品,了解通江县乃至川东北以前的那段历史风貌。克俭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后,馆内将有2000余件展品。 通江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正在建设的克俭民俗博物馆是通江县及巴中市内的首座私人建造的民俗博物馆。“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是鼓励私人修建博物馆,平时我们也会到现场进行指导。”因为吴克俭的藏品多数是民俗方面的物件,所以博物馆建设最大程度向古色古香的川东北特色古民居靠拢。 |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公众预防怎么做?有疾病流...详细
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中市调整巴州区等三个区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详细
有助于提升巴中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推动地理标志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详细
巴中市男性共计1910527人,女性共计1747138人,男女比例为1.3:1.2。其中巴州区男性367391人...详细
2020-02-03
2019-11-13
2019-05-16
2018-10-1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zlf.com Inc.
联系邮箱:cnbzlf@sina.com | ICP备案号:蜀15006995-2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19002000094
声明:本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