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擂鼓寨遗址西南面 3 回眸历史谁是最早的巴人? 回到篇首,再说那群流浪的人。 巴人,史学界主流倾向认为分布在今川东北、鄂西一带。他们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是古代一支“神兵”。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区,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对川东北地区,特别是大巴山一带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人源自何方?何时入川?史学家们迄今喋喋不休,尚无定论。但对时间跨越节点的关注,似乎一直讳莫如深。 如果手持时间指针,溯回历史源头,我们或许能找到这群人的蛛丝马迹。 巴人最早步入今人主流视线,多以重庆渝中区为据。他们大约4000多年前就已在四川东北部和长江、嘉陵江、汉水流域散居,这就是那支骁勇善战、勤劳朴实、以狩猎捕鱼和耕作为生的巴人。但在两千多年前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了无从考证的神话传说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另一处相对集中的巴人遗址——罗家坝文化遗址,距今有3000到4700年历史。该遗址地下保存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和东周时期的墓地遗存。遗址堆积甚厚,约在2至3米间,年代跨度较大。遗址早期地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中有夹砂褐陶的花边口沿、折沿罐口、喇叭口罐沿、尖底器等是川东北地区同期常见的出土物。发掘者认为,与通江擂鼓寨、巴中月亮岩、忠县哨棚咀一期、奉节老关庙下层、陕南李家村文化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上述遗址,皆以巴文化中心自居。但他们似乎都刻意避开了对时间的追溯。 图为擂鼓寨遗址东区 从地域文化看,擂鼓寨遗址虽然地处古代巴地,但它比巴文化的历史更漫长,并非狭义巴文化的遗存,而是巴人史前土著文化的遗迹。擂鼓寨遗址“当在新石器时代范围内,其绝对年代或许相当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早期阶段,或者更早,并较之四川境内业已发现的其他属于当地土著文化系统(火溪除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具体年代上大略偏早”。 从绝对年代上比较,擂鼓寨文明早于宣汉罗家坝和重庆渝中区两地而灿烂辉煌。重庆渝中区文化遗址上溯历史大约在4000多年,晚于擂鼓寨遗址1000多年;罗家坝文化遗址也晚于擂鼓寨数百年。 从出土文物看,亦可佐证擂鼓寨遗址早于上述两地文明。擂鼓寨遗址所出器具,以石器半成品和陶器居多。可以想象,擂鼓寨早期人类活动时期,其生产生活用具,皆以石器或泥胚为原料,且技术单一,加工工艺相对粗糙,远非宣汉罗家坝和重庆渝中区所比,更无青铜时代冶炼技术。 据此笔者以为,擂鼓寨早期人类当属罗家坝和重庆渝中区先民。早在周朝以前,这批先民居住在今甘肃南部甚至以北的天山,后一路南下,一支迁到武落钟离山,也即是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另一支翻秦岭、入巴山,在通江、南江一带滞留数百年。后继续南下,在罗家坝以及川东其他地区创造了更为先进的文明。秦灭巴以后,巴人的一支迁至今鄂东,另一支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四川境内的部分叫板楯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先后与汉民族同化。 巴人故里之争,皆以规避时间而论,说到底都是狭隘的地域文化之争。 前些年,在擂鼓寨周围的土地上,又陆续传来了大量石器陶片出土的消息,其中当数广纳镇境内的铜钵山、麻石镇五显庙两地最负盛名。据初步考证,当与擂鼓寨文化同一时期。连同之前巴中月亮岩遗址的发掘,进一步衔接了这段失落的文明。这些发现,不仅将擂鼓寨遗址的范围扩大到了方圆几百平方公里,更是抚慰着擂鼓寨文明这桩孤案悬立的困惑。 |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公众预防怎么做?有疾病流...详细
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中市调整巴州区等三个区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详细
有助于提升巴中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推动地理标志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详细
巴中市男性共计1910527人,女性共计1747138人,男女比例为1.3:1.2。其中巴州区男性367391人...详细
2020-02-03
2019-11-13
2019-05-16
2018-10-1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zlf.com Inc.
联系邮箱:cnbzlf@sina.com | ICP备案号:蜀15006995-2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19002000094
声明:本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